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培养与实践——基于高校政治教学的视角
在当今社会背景下,政治教育不仅是塑造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,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因素,对于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而言,如何通过有效的政治教学手段促进其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,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,本文旨在从高校政治教学的角度出发,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,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。
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,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,这不仅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,还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、世界观和价值观,在高校开展政治教学活动,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,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。
现状分析
(一)教学内容与方法
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设置了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》、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等课程作为必修科目,这些课程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,对于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、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,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:
1、教材更新缓慢,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发展的新变化。
2、教师授课方式较为传统单一,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,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。
3、评价机制偏重于考试成绩,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察。
(二)学生态度差异
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明显的态度差异,一部分同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,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关注时事热点问题;而另一部分同学则对政治类课程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,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,既与个人成长经历、家庭教育等因素有关,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。
对策建议
针对上述问题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进政治教学工作:
1、优化课程设置: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调整教材内容,增加案例分析、模拟决策等环节以提高实用性。
2、改革教学模式:采用翻转课堂、小组合作等形式增强互动性,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问题。
3、完善考核制度: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,除了期末考试外还可以通过撰写论文、参与志愿服务等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。
4、强化实践环节:组织参观红色基地、开展社会调研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真实世界,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。
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高校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意义重大,只有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,才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,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认同感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。